她是第三种绝色(GL)_分卷(75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75) (第2/3页)

趴到背上。
  母女三人,就这么一抱一背,跨过那个水坑。
  床边的医生、护士安静地看着她们。
  简清眼里仍旧没有泪水,她在母亲身上趴了一会儿 ,感受到最后一点微薄的颈动脉搏动消失,她爬起来,看向监护仪。
  血压、心跳、呼吸、血氧皆为0。
  医生过来,掀开阮笙的眼皮,瞳孔涣散,听诊,心音、呼吸音消失。
  简清签署了放弃抢救知情同意书。
  这些年,阮笙除了精神状态不好,身体亦是每况愈下,年岁渐长,有了一堆的慢性病。
  医生宣布了临床死亡时间,拿过一堆医疗文书,让她补签。
  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,HuntHess V级,深度昏迷,术后二次破裂,高血压,动脉粥样硬化
  简清扫过病历上那些林林总总的医学术语,想象母亲死亡前感受的痛苦。
  她想起上回和苻鸢见面时,苻鸢说母亲精神状态好转。
  那时候,是不是就应该先接出来?
  接出来在家胚布一段时间,或许,就不会发生这次的意外,不必让母亲感受到这些痛苦。
  又或者,不选择手术,而是保守治疗,是不是能活得久一些?
  这些猜测已经没有意义,人死皆空。
  阮笙的遗体暂时寄在医院的太平间,简清去寿衣店定制寿衣、联系殡仪馆、联系墓地,操办后事。
  不打算举办什么葬礼。
  阮家那边的人,当年嫌弃阮笙疯癫,不愿以认她。
  简家这边,简政和她离婚多年,早已不愿意管她。
  苻鸢整理了阮笙留在三院的物品,开车送到简清家里。
  简清看着那个箱子,拿了卷胶带,本想直接封起来,送到大学城的那栋屋子里锁着,忽然想起鹿饮溪对她说过的话。
  她打开了箱子,一样一样翻过去。
  衣物、鞋子、围巾、手套,春夏秋冬,一年四季的行头,都是她亲自置办的。
  阮笙年轻时极为漂亮,有品味爱打扮,她上小学时,阮笙去开家长会,别人都以为那是她的姐姐。
  每次去商场,她都是精挑细选,希望能挑选出合母亲心意的衣饰。
  阮笙一年比一年瘦,衣服码数也越来越小。
  手工珠花、编织的中国结、黏土茶杯猫、刺绣,这些是阮笙在医院里亲手制作的。
  早些年,阮笙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,怀着小孩离婚后,她慢慢学会了勤俭持家,生下孩子后,又学会了缝缝补补,编织一些简单的手工玩具,逗小孩玩。
  简清翻到最后,看到了苻鸢特意整理出来的、拿了个文件袋装着的简笔画。
  三十多张画纸,纸上有的是小动物,有的是小女孩,有的是生日贺图。
  原本每年的生日画,只有一个蛋糕,一个大人,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。
  不知何时,这些画上,多出了一个个子高一些、披头散发的女孩。
  一家两口,变成了一家三口。
  每张纸上纸上也多出了一句话:妈妈爱你们,妈妈想回家陪你们。
  后面跟着一个大大的爱心。
  简清坐在地上,一张一张看那些画,指尖温柔地抚过那些线条。
  良久,她屈起膝,把画紧紧抱进自己怀里,头埋在膝盖上,默然流泪。
  *
  如简清预料的那般,体育馆安置点的人数越来越多,迫于防疫压力,政府在各个乡镇都建立了安置点,开始分散转移受灾群众返回家乡。
  一卡车一卡车的人陆陆续续被送走,这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志愿者。
  6月初,鹿饮溪返回江州市。
  简清已经安顿好母亲的后事。
  人到了一定年龄,就开始不断经历送别,母亲走后,她的心空了一大块。
  她用工作去填补,休息了三天后,返回医院,用时间和忙碌去治疗那些伤口。
  生老病死,悲欢离合,医院里时时发生。
  简清过了敏感脆弱、自怨自艾的年龄,不会歇斯底里,知道人要往前走、向前看。
  她只短暂地哭了那一次,随后跟个没事人一般,冷静从容地返回岗位,投身工作。
  她不抱怨,不倾诉,但鹿饮溪每天都会和她通话联系,有时两人都没说话,只是各做各的事,不挂断电话,一直带着蓝牙耳机。
  有鹿饮溪的陪伴,简清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。
  前三批的医疗队返院后,医院他们发放了问卷调查,调查他们的心理状况,以防灾后应激反应。
  胡见君看到简清返岗后,观察了她一段时间,让医务科组织了一场全院的心理健康的学术讲座。
  按照江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,医院每年必须组织1~2场关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培训活动,还需要填写问卷,调查一线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,有发现问题的,立刻安排心理辅导。
  虽说有时会沦为敷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