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64章 (第3/4页)
昨日见陛下,陛下还是好端端的……” 殿中,钟贵妃掩面痛哭出声,浑身无力,只能让身边的宫女搀着。 另外几人也没比她好到哪儿去,个个都被泪水打湿了帕子,还有人当场晕过去的。只能让太监赶紧抬下去,这功夫上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尊卑。 殿中一片哭声,高高低低,让人心中悲痛更甚。 六皇子祁韬才十四,半大不小的跟在亲娘安嫔身边,面容哀恸。 七皇子、八皇子年不过十,都是跟在亲娘身边哭着。九皇子最小,还让奶嬷嬷抱在怀里。 “陛下啊,您怎么就去了,您让臣妾娘俩以后可怎么活?” 这里面若说哭得最伤心欲绝的,还属九皇子的亲娘如嫔。 这女子也不过双十年华,算是近几年较得嘉成帝宠爱的。这得宠还没两年,好不容易生了皇子,以后料想也是荣华富贵一生,说不定若是嘉成帝一个喜欢,封了她儿子当太子也说不准。 毕竟皇帝年纪越大,越是不喜大儿,九皇子的年岁正正好。谁曾想嘉成帝突然驾崩而去,谁还能知道以后孤儿寡母境遇如何。 亲爹当皇帝,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当皇帝,那是两码事。 如嫔哭得要死要活,几个宫女都拉不住她。 钟贵妃双目通红,怒道:“如嫔,当下这种情形,你闹什么闹,再闹本宫就逐你出去。” 见钟贵妃发了怒,哭倒在地的如嫔当即没了声音,却还是抽泣着,悬些没憋得厥过去。 钟贵妃作为这里位份最高的嫔妃,自打皇后去了,就协理着六宫之权。 赵淑妃和马妃虽给她帮手,但到底以她为首。 她克制着悲痛,对以杨崇华为首的几个阁臣道:“陛下殡天,此时当务之急乃是新君的归属,也免得引来朝廷动荡,社稷不安。还不知陛下龙御归天之时,可有留下遗诏?” 杨崇华目露哀痛,沉声道:“自是留了遗诏的。这份遗诏乃是陛下当着老臣与冯大人、费大人,及沈大人的面亲口所述,郑公公也在。由老臣亲笔所书,几位大人一一看过,方拟了诏书。” 冯成宝等人一一点头,郑安成也称是。 照这么来说,算是万无一失了,可不知为何五皇子心中总有一分不安稳的感觉,他下意识看向三皇子的侧脸。 三皇子长相俊秀,气质偏文弱。 不同于二皇子被人称极像嘉成帝,他是几个成年皇子中,最不像嘉成帝的。 反而肖母,像马妃。 不过三皇子却以博学多才而著称,不像二皇子走勋贵路线,他温文有礼,从来不摆架子,在一众文臣中风评极佳。 若论几位皇子中,除了二皇子以外,还有谁最可能登上皇位,也就是他了。 当然还有四皇子。 四皇子的母妃赵淑妃,出身公侯之家,也就只比出身定国公府的钟贵妃差了那么一点。 可到底是东施效颦,一众开国勋臣都被二皇子给拉拢了,他们也就只能捡一些残羹剩菜。 未来大位的继承者到底是谁呢? 若是三哥,他的日子可能会好过许多。二哥因为他与三哥交好,一直对他横眉冷目,若是二哥的话,他的日子大抵会很难熬。 五皇子不禁又把目光投注在二皇子侧脸上,二皇子看似悲痛交加,眉间甚至有着焦虑,可隐隐似乎又有一丝得意。 得意? 五皇子以为自己看错,再去看却没有了,他又去看钟贵妃。 对方嘴角紧抿,似乎蕴藏了莫大悲痛,可目光极亮。 他的心渐渐沉了下来,环视了一下整个殿中。 什么都看不出来。此时杨崇华等一干大臣已经进去取遗诏了,他目光停留在这几个大臣背影上,下意识问道:“谭首辅呢?父皇龙御归天,他身为首辅大臣,竟然不到?!” 殿中似乎一下子就安静下来。 紧跟着他之后,四皇子也提出这个疑问,同时又问起工部尚书马奇。 马奇也是阁臣之一,今日却也没到。 就在这时,五皇子看见三皇子突然转头看他,目中藏着厉芒。 这种目光是五皇子从未在三皇子身上见过的,他下意识愣住了。而此时杨崇华等人已经从内殿步了出来。 “谭首辅老毛病犯了,根本起不了榻。至于马大人,老臣等也是被宫里的诏令召入宫的,并不知晓为何没来,还得问问郑公公。” 郑安成面露遗憾之色,道:“马大人前几日在家中摔断了腿,此事陛下也是知晓的,所以未召其入宫。” 疑惑似乎得到了完美的解释,这种情形下再说其他的,就是质疑以杨崇华为首的一干老臣,甚至是质疑郑安成这个跟随嘉成帝多年的奴才。 四皇子还想说什么,却被赵淑妃一个眼神制住。 这时,上面又起了其他变化。 杨崇华等人打开玉匣子,从里面取出遗诏。 几人一一看过后,将遗诏交予杨崇华之手,由他高居在上,展开遗诏,念道:“自古帝王统御天下,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