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和_清和_6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清和_6 (第1/2页)

    ??一老一少对视片刻,同时咧嘴一笑。身后貌似都有一条尾巴在摇啊摇。

    ??隔日,孟重九便坐上牛车前往县城,临近城门,一队骑士从旁飞驰而过。

    ??朱红的鸳鸯战袄,黑鞘长刀,闪着寒光的弓箭,骑士均单手持缰,一手扬鞭,马蹄过处,只余烟尘。

    ??为首之人身着青色武官服,匆匆一眼,五官尚未看清,通身的英武之气,只如刀锋斩过一般。

    ??孟重九忙将牛车赶到路旁,直至马蹄卷起的烟尘远去,才长出一口,暗道:好重的煞气。

    ??第五章 承诺

    ??北平府在元朝时属大都路,洪武元年改置,次年属北平行省。府辖七县五州,宛平大兴两县附于府城,孟家屯归于宛平县下。

    ??宛平县衙位于城西,院墙稍显破旧,带着一种灰突突的色彩,仪门紧闭,留有侧门进出。

    ??若非有衙门外的鸣冤鼓和门前的皂隶,实在很难将这座建筑同县衙联系起来。除了占地规模之外,连一般的富户住宅都比不上,同后世的XX政府办公楼更是没法比。

    ??换成孟清和,或许还会感叹上一两句,但于孟重九等土著来说,这样的县衙才是正常。自太祖起,明朝官场便有不修衙的规矩,除非房子塌了大门倒了,否则绝不动门面上的一砖一瓦。

    ??想要高端大气上档次?

    ??哪个县令敢在任内把县衙修成这样,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吧。这还是运气好的,遇上洪武帝心情不好,不被剥皮填草也得砍头流放。

    ??洪武帝最恶官员贪污,严禁政府公务员追求奢华,一旦有哪个想不开的犯到他手里,不管大错小错,一律从严从重处罚。

    ??能用大竹板的绝不用小竹板,能无期的绝不改判有期,能砍头的绝不流放。

    ??民有大诰罪减一等,在官员身上可不适用。

    ??所谓的区别对待,职业歧视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?

    ??若是明初的官员有幸到后世体会一把,大概会发出这样的感叹,同样都是做官的,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?

    ??县衙大堂为节爱堂,主要处理刑事案件,堂东为幕厅,堂西为库房。

    ??大堂后为见日堂,见日堂后分东西两侧厢房,是县令,县丞,主簿和典史等办公的主要场所,也就是县长和县委办公室所在,一般的民事纠纷都这里解决。若有人认为二堂不够上档次,非要上大堂,办法不是没有,冲到街上去杀个把人,梦想立刻就会实现。

    ??孟重九报明来意,一名书吏将他引入了主簿办公的厢房。

    ??宛平县主簿姓南,监生出身。洪武年间,宛平县令仍是七品,至永乐才升至六品。主簿仍为九品,着绿色盘领官袍,戴黑色幞头,束乌角腰带。

    ??孟重九口称南主簿,躬身行礼,南主簿忙起身上前将他搀扶起来。

    ??“耆老何故至此?”

    ??“不瞒主簿,今日老朽实有事相求。”

    ??“哦?”南主簿将孟重九让到凳上,“可是为族中之事?”

    ??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??孟清和从军一事已是闹得满城风雨,毕竟古代人缺少娱乐,在这北方之地,又是燕王的眼皮子底下,身为读书人,想要风花雪月一下也要担着几分小心,八卦流言就成了不错的消遣。不只南主簿知道了这件事,连知县和两位县丞都有耳闻。军匠县丞和粮马县丞都是半个武人出身,对读书人要从军这件事颇感兴趣,还特地询问了县中吏也只是听了些风言风语,倒是一名出自孟家同里的巡检口中给出了不少“内部”消息。

    ??待孟重九详细说明个中缘由,南主簿沉吟片刻,道:“若如耆老所言,孟十二郎实为大孝之人,想必大令亦会成全。”

    ??“多谢主簿。”

    ??“十二郎为童生,此事还需禀告大令。”南主簿站起身,道,“请耆老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??宛平县令姓贺名银,性格果毅,有干才。虽是文人出身,却有着武人的脾气,换成后世的话来说,这位就是凡事不喜欢虚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