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良臣(科举)_不良臣(科举) 第9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不良臣(科举) 第90节 (第2/3页)

限制海贸的时候,朝廷每年税收差不多是三千多万,而现在是将近两千万。

    ??全国因为地域划分不同,大概有不到二十个省和直隶地区,也就说,每地每年平均税银大概一百万的样子。

    ??可是据尹大人说,广西全省,每年各种杂税银子总共才只有十多万。

    ??不仅如此,整个广西省的发展也极不平衡,东边的州府要比西边的更富庶。

    ??以去年广西征收的税银为例,去年总共收税银将近十五万两,其中有七万两都是梧州府贡献的。

    ??梧州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,府内横亘的山川形成天然屏障,让其成为了重要军事节点,除此之外,它还是广西的东大门,所以又是经济首府。

    ??接下来税收派第二的就是浔州府,因为靠近浔江主干道,所以河运也还算发达,一年税收大概在五万两左右。

    ??第三则为地处桂江中游地区的平乐府,一年税收大概七千多两,再往西,桂林府便只剩五千多,而南宁府更是只有三千多了。

    ??至于钦州,一年税银不过七百多两,与庆元府常年争夺倒数第一,而对方每年税银将将八百两。

    ??甚至有时候飓风灾害太严重,钦州还得上折子请求朝廷减免赋税。

    ??谢良臣简直不敢相信,一个州的税银每年才几百两,要知道就是他大哥开个货栈,每年的收入都不止几百两。

    ??不过更让他震惊的还在后头,那就是尹大人告诉他,等秋收过后,州府衙门的税银大概能增加到九百多,等向朝廷交过今年的钱款,他们便只剩两百多两用于衙门的开支,让他到时候省着点花。

    ??两百两银子用一年,谢良臣简直不敢想,同时也庆幸他不用给下头的官员们发工资而是由户部直接发放,否则他岂不是刚来就要欠薪了?

    ??怪不得刚才他见衙门里用的堂棍都断了还没换,而是用别的木头修补了一下,想来也是因为再采购新堂棍得花钱吧。

    ??因为实在没什么东西,所以两人公务交接十分快,不过五日便交盘清楚,尹大人也脱去官服归乡去了。

    ??谢良臣在州府门口送他,年近七旬的老人身材已经有些佝偻,须发皆白,身着一身洗得已看不出颜色的旧袍子,全部家当只几个装衣服和书的旧木箱,看着着实让人有些心酸。

    ??虽然在他看来,尹大人不算是能吏,但不管如何,他也至少可说是个清官,而对一方百姓来说,地方官是清官便是求也求不来的幸运了。

    ??卯时,谢良臣准时醒来,往窗外一瞧,已是晨曦微露。

    ??六月的钦州天气已经十分温暖舒适,只要着单衣即可,谢良臣看外头阳光明媚,便打算不在家中吃早饭,而是出门逛逛。

    ??然后他就发现了一种很熟悉的食物,螺丝面。

    ??是的,不是粉,也没有酸笋、炸脆的腐竹、豆角和花生,就是面而已。

    ??因为酸笋这种东西并非原产广西,而是海南。

    ??明朝琼州同知顾岕曾写了一本《海槎余录》,他在里面就介绍了酸笋的历史起源,即:“酸笋大如臂,摘至用沸汤泡出苦水,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,取出,缕如丝,醋煮可食。好事者携入中州,成罕物……”

    ??京城那些大户人家常用来解酒的酸笋鸡皮汤,说的就是这种酸笋,而不是四川放了盐的泡笋。

    ??不过虽然没有酸笋,广西人吃螺丝的历史却十分悠久,也常用其来吊汤,所以谢良臣现在吃的这碗面里才会也有螺丝。

    ??吃完面,谢良臣又开始逛起了街,想看看钦州的物产如何。

    ??然后他就发现,除了荔枝和龙眼之外,钦州的物产其实很丰富,各种各样的水果就不说了,谢良臣还看见了玉米和番薯,甚至还看见了一盆被用来当做观赏植物的辣椒!

    ??前世如玉米、番薯、花生、辣椒等作物,基本都是在明朝时传入我国,但是在这个时代,谢良臣之前一直没见过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??联想到之前自己在鸿胪寺与卢子望翻译各种西学书籍时,发现西方此刻正处在文艺复兴后期,那么刚好就对应到了前世的明朝,也就是十三到十七世纪。

    ??至于这个世界之前出现的明朝,谢良臣只能认为是时空错乱之下的某些事情被提前触发了,因此朝代也出现了混乱。

    ??所以也就是说,这些外来物种也才刚刚传入沿海地区,还未来得及往内陆推广。

    ??想到离钦州不远处便是交趾国,而隔海还是琼州岛,谢良臣坐不住了,他得亲自下乡去瞧瞧到底还有哪些外来物种。

    ??回了衙门,谢良臣便命人将杜通判找来,告诉他自己要下五县视察情况。

    ??杜通判早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,却没想到这位新任知州大人干劲这么足,竟打算走遍五县。

    ??官高一级压死人,没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