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良臣(科举)_不良臣(科举) 第8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不良臣(科举) 第83节 (第2/3页)

章。

    ??讲经活动最后圆满结束,而上课上得很开心的融景帝也在离开前下了口谕,同意了国子监办校报的请求。

    ??刊印的报纸国子监并不免费发放,而会收取略高于成本的费用,并把这笔钱投入国子监建设,从而减少朝廷负担,这是谢良臣提出的建议,薛制也跟融景帝说了。

    ??然后融景帝再一次龙心大悦。

    ??朝廷如今国库空虚,其他各部门只知推诿责任,哪像国子监,不仅工作做得越发的好,而且甚至能自给自足,不用再劳烦朝廷费心。

    ??若是六部官员皆如此,他也不必担心完西北的旱灾又要安抚河南的百姓,可见都是庸官们无能。

    ??至于国子监如此变化从何而来,便是薛制没说,融景帝自己心里也有数。

    ??以往数十年来国子监都一成不变,此番谢良臣入国子监才几月,便有如此变化,显然对方才是真正干实事的人。

    ??于是临走前,融景帝还特意赏了他们三人东西,赏给薛制是宫中御膳房的点心,给朱大人的是一把戒尺,而给谢良臣的就是他自己用剩的一块残墨。

    ??从东西的好坏来看,自然是薛大人的看着最体面,不过从感情上来看,却是谢良臣最得圣心。

    ??像什么皇帝用过的手串,亲自写的字画,或者如现在一样用了一点的残墨,这种东西非是亲近大臣一般都不会下赐。

    ??如今谢良臣得了,便说明融景帝把他记在了心里。

    ??能被皇帝记在心中的,一般只有两种人,一是恨得咬牙的奸臣,二是就是自己十分信任的忠臣,显然目前融景帝把他当做了后者。

    ??谢良臣将墨锭收好,与两位大人一起送别融景帝。

    ??朱大人现在对谢良臣的感觉十分复杂,一方面他十分嫉妒对方的才干以及官运,而另一方面,他又庆幸对方被上头如此看重,甚至被融景帝当做亲近之人。

    ??因为按目前的情况来看,若是不出意外,他在国子监待满三年后肯定会再次升官,而谢良臣资历尚浅,再如何他也不可能成为祭酒,也就是说两人不会成为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??可是一想到对方还未到弱冠之年便能继续升官到从五品或者正五品,他就各种羡慕嫉妒,毕竟他光是当上现在这个司业的职位就花了十多年。

    ??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升官这种事情,就是看能力和运气的。

    ??所以等融景帝一走,国子监正式通报全院上下,表示他们要开办第一期国子监报的时候,朱大人便铆足了劲,想要在这件事上好好露露脸,让自己的名声也传出去。

    ??于此同时,国子监上下监生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,想要让博士们选中自己的文章,然后再刊登在校报上。

    ??在如此众志成城之下,国子监的第一期校报的初稿很快便完成了,主编是国子学的博士,副主编便是书学的博士,一人主要把关文章质量,另一人则负责排版以及让刊物看起来更加美观。

    ??初稿出来后两人也交给薛制并谢良臣他们看过了,都觉得没问题,只是在初次刊发的数量上,三人意见未达成一致。

    ??薛制以为,第一期学报多半是由国子监们的监生买去,所以最多印五千份就可以了,朱大人却表示或许有的监生不愿花这钱买报纸,不如再印少一点,三千份就行。

    ??而谢良臣与两人恰好相反,他主张初次刊印至少要一万份,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可发放外省的官学,只留少部分在京城。

    ??毕竟印书局用墨一次也挺麻烦的,量大成本才能减少。

    ??“地方官学会买学报吗?”朱大人有点迟疑。

    ??他们这学报,一份就要二十文钱,地方官学的学生们真愿意买这东西?

    ??谢良臣却一点也不担心。

    ??以前自己还在荣县时,最烦恼的事就是消息不通,而官府诋报又不是一般人能看的,所以他尤其希望能知道一些别省甚至京城的消息。

    ??他们这学报虽然不是官府正式文件,上头所含信息大多也与政事无关,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京城的风向,是很难得的消息来源。

    ??尤其是上头还有国子监几位主官的的主笔,且这次的学报上还刊登了融景帝讲经的消息,想买的人只会多不会少,毕竟全国光是举人就有十几万,更别说其他士绅了,他们根本不差这点钱。

    ??再说,融景帝也已经知道这学报上写了他来视察国子监的消息,要是他们刊印太少,不是明着不给对方面子,以为他号召力不够吗?

    ??而且这学报的内容因为有权威人士把关,那质量之高堪比学术周刊,绝对值得起二十文钱。

    ??所以不论出于什么原因,这第一份学报印一万份是肯定不会多的。

    ??听他陈述完理由,薛制与朱大人也觉得有理,于是三人最后商定,先印一万五千份,其中一万份发往各省,另五千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